成为企业家的成长伙伴,做负责任的小股东
来源: | 作者:James | 发布时间: 2007-01-17 | 794 次浏览 | 分享到:
德摩资本创始人郑立新

成为企业家的成长伙伴,做负责任的小股东

德摩资本郑立新:成为企业家的成长伙伴,做负责任的小股东


在创立德摩资本之前,郑立新董事长曾在中美史克、英国葛兰素等500强企业以及美国麦肯锡顾问公司工作,也曾有过三四次创业经历。从2001年成立德摩资本到现在,郑立新主导了多起投资,其中还包括对香港上市企业朗力福的并购。因为有着一线创业经验,对于被投企业,郑立新并不愿做甩手掌柜,而是深入企业与其并肩作战,“现在仍然一直坚守的就是针对被投企业进行深度顾问,做一个负责任的小股东。”

 

在风云变幻的资本市场,德摩资本形成了自己的投资理念,从不放弃自己的坚持。德摩专注于医疗行业和金融服务业,坚持在自己熟悉的领域深耕;德摩立志做一个负责任的股东,甘愿成为被投企业的免费顾问;德摩坚持长线投资,不做赚快钱的投资者。用郑立新的话来说,就是“坚持我们的投资理念,长期持有,历经企业周期也不放弃。”

 

以下为采访实录:

创业初期——奠定核心投资理念

 

记者:郑总,您好,据我所知,您大学毕业后去了国外留学,之后又在中美史克、英国葛兰素等大企业工作,而后又回国创业,那么在创业的过程中您会不会觉得“水土不服”?

 

郑立新:回国创业确实有不适应的情况。在国际大公司工作时,我们接触的乃是前辈精英打造的、有着数十年乃至上百年企业文化沉淀的商业管理平台。作为这些世界500强公司的中国区经理,我们往往会假设自己创业开公司,很容易就会和他们一样成功。而事实上,作为外资企业经理人和自己创业差别非常大。

至于水土不服,主要体现在对人的认识、与合作方的关系以及领导企业的方式方面。那时候,我们对于一件事情能否办成的判断常常流于简单,会遇到一些困难和阻力。

 

记者:您创立德摩时的资本市场是什么样的,在成长的过程中,德摩资本收获了什么?

 

郑立新:当时的资本市场正好是格林斯潘的刺激政策中期,全世界的资产价格稳步上扬,是傻子投资都能赚钱的时候。所以德摩资本成立后不久,我们自投加融资了100万美元,成为了山东威高医疗器械公司IPO时的第六大股东和战略策划顾问。后来证明,我们的投资决策和策划工作都是对的,现在威高已经发展成了中国医疗器械类最大的企业。

现在想来,当时投资的更大意义在于奠定了德摩的资本基础和核心投资理念。这个核心投资理念主要体现在两点:

第一,在大趋势判断正确之后,要全力选择好的企业,并与之一起成长。

第二,与被投企业做深度沟通,成为被投企业的免费顾问,做一个负责任的“小”股东。这是我们一直坚守的原则,直到现在,我们团队每天的基本工作仍然要思考“我们能为我们的组合公司做些什么,使得他们的内在价值极大增长?”

投资理念——坚持做长线投资

 

 

记者:郑总您虽然很少在媒体露面,但却是深圳私募圈里有名的“赚钱最快的战略投资者”,这意味着业内人对您的认可,您能否跟我们分享一下您的投资理念?

 

郑立新:首先必须澄清一下,我们不是赚快钱的投资者,那是当时媒体朋友的结论。我们的投资理念恰恰是赚慢钱、赚稳定的钱。

我是巴菲特的信徒,认同“投资回报长期来讲,来自于企业内在的价值成长和市场价格回归本质”。所以我们德摩资本对企业、行业的研究以及跟踪是长期的,一个企业我们可能研究、投资十年。

 

 

我个人有浓厚的工程师(在中国、加拿大念了6-7年土木工程)情结,并做过战略顾问(麦肯锡管理顾问公司)和实业管理(强生、史克、葛兰素、江中集团等),这些背景和经验构成了德摩资本的投资理念:

一.以企业家的心态到被投企业当负责任的小股东,和企业家一起承担合伙人的一切责任。

二.像麦肯锡专业顾问一样,穷尽最好的管理工具和思想为企业出谋划策,帮助企业提升价值。

三.集中持有,长线投资,打造细分市场的冠军。

深耕医疗——打造中国最好的医疗投资机构

 

 

记者:德摩资本最看好的领域是医疗,为什么会更看好医疗呢?除此之外,德摩资本还看好什么领域?

 

郑立新:看好医疗有多方面的原因。

第一,医疗行业本身有非常吸引我们的特质,它是一个弱周期性的行业,每年保持10-20%的增长。然而,中国的医疗行业供给严重不足,且倒金字塔的结构使得医疗资源分配严重不合理,总体上说医疗行业有很大的痛点。随着医疗改革的不断深入,包括家庭医生等政策的推动,中国医疗产业有巨大的发展机会,我们可以做一辈子医疗投资。

第二,我们认为中国医疗行业已经进入到医疗4.0时代,即智能医疗时代,也就是说,互联网和人工智能、基因等生物技术,以及机器人、新型的3D打印和超声等物理技术已经成熟,在医疗领域的跨界应用将对医疗行业产生革命性影响。2014-2015算是移动医疗的元年,预计未来5-10年,智慧医疗将会产生出如airbnb 和uber等平台型企业。

第三,我们的合伙人和高级经理一半以上来自于医疗行业,做医疗我们有先天优势。并且多年的投资结果证明,我们相当有希望将德摩资本打造成中国最好的医疗投资专业机构之一。目前,我们多个医疗项目都取得了不错的回报。所以,德摩一半以上的投资都在这个领域。

另外一个我们非常看好的行业是金融服务业。因为我们是做金融、资产管理和配置的公司,对资本、资金、风险和投资人的需求有着天然的认知和扎实的训练。

当然,在互联网、移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出现后,几乎所有行业都出现了创新、重构的机会。包括能源产业,也照样有4.0创新的机会。未来五年,德摩资本的重点就是用4.0的技术来应用于医疗、金融和能源产业。

 

 

记者:2006年3月,德摩资本成立德摩医疗投资有限公司,专注于医疗行业投资。目前,德摩资本共投资了50多家医疗类上市公司/非上市公司,两次百倍以上的成长企业,六个细分市场隐形冠军。您觉得德摩资本能够取得这些成就,优势有哪些?

 

郑立新:其实,和很多中国优秀的医疗产业基金相比,我们目前取得的成绩算不得什么成就。至于优势,我觉得主要是因为我们大部分人都是医疗出身。即使不是学医学药的,我们也有医疗产业中商业和管理的深度经验。另外还要归功于我们的投资理念,长期持有,历经企业周期不放弃,用麦肯锡的顾问体系创造价值,解决问题,而不是晴天借伞、雨天收伞。

另外,我们也非常感谢德摩资本的多位顾问专家朋友,他们在世界各地为德摩医疗的投资项目出力颇多!

 

记者:您是如何看待医疗行业的现状与未来?您觉得医疗行业未来的机会在哪里?人工智能的发展,能否对医疗领域产生革命性的影响?

 

郑立新:“革命”这个词是非常合适的。目前人工智能、生物技术、信息技术、物联网已经过了临界点,对每一个行业都是革命,医疗产业也不例外。同时,政府对医疗改革的决心也非常大。

很多人认为人工智能距离商业还很遥远,从我们的了解来看,如自然语言处理,图像识别神经网络机器学习等技术已经很成熟,从国内外的医疗项目来看,医学影像、虚拟医生、心理健康、智能诊疗方案等很多项目都拿到了几千万到过亿的资金,有些产品如糖尿病虚拟医生Welldoc也都通过了FDA认证,它们对人工的替代或辅助将会更广泛。

 

未来五年,医疗体系极有可能会由古老的倒金字塔变为以基层医疗为主的体系,这会完全改变社会医疗资源的配置、效率,以及我们产业链的结构,跨界融合,金融配套系统等等。可以说,5年后的医疗产业会完全不一样。

投后管理——与被投企业并肩作战

记者:从业这么多年,您投资了不少项目,您最骄傲的是哪一个项目?通常情况下,您是如何对投后企业进行管理的?您认为一个好的项目必须符合哪些要求?

郑立新:最骄傲的项目,还真是不好说。威高医疗股份(1066.hk)曾经在港股演绎了100倍的成长经典,表现非常不错,但是德摩介入的深度、周期都有限,因此我个人感到最满意的应该是湖北远大医药(00512.hk)的项目,虽然我们尚未获得预定回报(十倍利)。

远大医药的前身是八路军太行山的一个药厂,成立于1936年。后来成为武汉制药厂,也是中国原料药的大家族之一,2009年在香港重组上市。

原料药厂在医疗产业链上,属于比较低端的位置,定价权,盈利能力都很低。如何改造这样一个企业,使之成为细分行业龙头,对德摩资本来说是一件极具挑战性的任务。

2010年,德摩资本旗下的和谐基金开始投资远大医药,2013年成为其唯一的主要机构投资人。六年来,我们和远大医药的管理层一起,前后收购了14个药厂,成立了涵盖15个药厂领导班子的“GPC“(西点军校),将远大医药变成了中国本土眼科、五官科、急救心血管领域的龙头,同时拥有全世界最领先的药涂球囊系列专利和产品。在德摩资本投入之后,远大医药在中国制药领域,从排名100名之后进入到55名以内。

单就远大医药这个项目来说,我们的增值改造涉及到了4-5个关键点:战略提升,并购重组,绩效管理,人力资源改造等等。当然,在企业价值提升工具和方法方面,德摩已经沉淀了20多年,对于不同的项目,我们会根据企业的特点,制定相应的价值提升行动。

至于选择标的,我们考虑的关键要素是:行业大小,公司股东和管理层对企业成长的决心和承诺,我们德摩资本已有的资源和能力是否符合。

记者:在我们股融易平台上,有很多初创企业寻求融资,您从事投资这么多年,能否给这些初创企业提供一些建议?

 

郑立新:初创企业的融资困难是客观存在的,很少是被投资人追着投。所以创业者要有心理准备,这是一个艰难的过程,更是一个提升自己和鞭策自己的过程。初创企业融资,要从三个方面考虑:

第一:多接触一些投资者,认识各种不同的投资者,然后盯住最合适的投资者谈判。这些投资者要更加了解你的行业,他们带来的不仅是钱,更重要的是智慧。

第二:不能欺骗。乐观假设、制定达不到的目标,将是一个坑,未来一定会将自己陷入困境。

第三:完善自己。创业者是CEO也是董事长,所以要掌握更加全面的企业管理方法,培养管理企业的能力,带领团队发展壮大自己的企业。

拓展并购——储备并购能力

 

记者:2007年,您并购了香港上市企业朗力福(08037.hk),引得媒体争相报道。据我所知,创立德摩资本前,您就已经有过并购经验,此后并购也是德摩资本一项很重要的业务,您是如何选择并购的契机和并购的企业?

 

郑立新:并购投资是商业中最难的一种投资方式。并购基金和证券基金、风险基金也不尽相同。全球的证券基金、风险基金很多,但每一年的排名都不稳定;而并购基金虽然数量少,但领先的十几家基金公司一直稳定的统治着并购市场,如KKR,凯雷,TPG、黑石等。

德摩资本一直希望拓展并购业务,但是我们仍然非常谨慎地尝试并购投资。2007年并购朗力福,和后来通过被投企业进行的一系列产业收购,都是以单个项目的形式进行。因为并购时机把握比买卖股票更难,除了合适的价格外,更重要的是对方卖不卖。

记者:并购有成功、有失败,并且失败的概率还挺高,您在并购的过程中如何规避并购风险的?

 

郑立新:麦肯锡的统计表明,70%的并购项目都无法达成收购的初始目标。我们直接和间接并购投资的项目中,失败的大约有30%。失败的最大原因是我们消化能力不足,收购后无法管理好、经营好被收购企业。所以并购的核心在于我们并购前能力储备够不够。过高估计自己,通常是并购失败的最大弊病。

 

记者:近几年,国内掀起海外并购潮,并且规模越来越大,尤其是今年。据统计,2016年上半年,中国企业海外并购交易总规模达到了1353亿美元,超过去年全年总和,您是如何看待海外并购?

 

郑立新:第一,这是必须的,中国产业升级,必须依赖国际上的存量技术、产品和渠道。第二,跨国项目比国内更难做,无论调研、整合和后续的运营,都要求更高的素质。自身的能力不强,可能会被拖死,所以海外并购也需要慎重。

初心不忘——投资是一辈子的事业

 

记者:目前,创投圈正处于资本寒冬,很多投资机构都放缓了投资脚步,德摩资本有没有受到影响?

 

郑立新:我们一直处在寒冬里,因为我们的投资风格、对待投资者和资本的看法通常都比较谨慎,所以没有什么区别。

 

记者:未来,德摩资本有什么规划?

 

郑立新:今年,我们的安信德摩牙科基金基本完成了所有资金的投资计划,接下来将进入到对被投企业的增值扶持周期中。德摩资本的牙科基金投管团队即将着手建设牙科和医疗产业的第二只创投基金,预计2017年进入运营。

同时,2016年德摩资本在珠海成立了德摩基金管理公司,专注于投资A股医疗上市企业,目前A股已经成为众多医疗细分领域冠军的首选资本市场,借助资本力量和技术积累,预计我们还会有很多医疗4.0时代的平台型企业将会在A股诞生。我们的第一只A股基金将会在2017年新年前后发售,它秉承了德摩资本海外和谐基金的风格,是一只以主动增值,长期扶持上市公司为目的的 “医疗产业专业基金”。后面陆续还会有一系列专注于金融服务业的证券和风投基金的发起计划。

 

记者:作为德摩资本的灵魂人物,您对于德摩资本还有什么期望?

 

郑立新:对于专业基金经理人来说,投资是一辈子的事业。其实,我对德摩的期望从来没有变过,我们要成为专业的产业投资基金管理公司,寻找医疗、金融服务、能源等领域快速成长的企业,为之提供战略、资本、人才服务,实现“资本加麦肯锡战略”的有效结合,打造产业中的一个又一个经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