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并购型的私募基金 ,将成为未来5—10年中国资本市场中竞争最惨烈、最壮观的一个领域。”
首届中国私募基金高峰会上,德摩资本董事长郑立新博士语惊四座。他在接受本报记者独家专访时表示,“并购基金玩的不是钱,是资源,要使并购企业增值,需要那些‘白头发’CEO的产业智慧,这是并购基金成功的关键。”郑立新博士此前很少在公开场合露面,但他在圈内已经是个“老人”了。他曾在麦肯锡工作,经营过企业,做过风险投资 ,做过一些并购,有一些失败,有一些成功。
由于看好中国未来并购的巨大发展,郑立新正在中国建立“白头发俱乐部”,希望在中国未来壮观的并购大戏中有精彩的“演出”。
在研究了凯雷等国际私募巨头并购案的操作过程后,郑立新和他的团队发现了几个重要的特点。最重要的就是一定要有产业资源一起来并购。他说,国际著名的私募股权基金公司KKR的投资理念就是:收购的结束只是价值增加过程的开始。成功的资产投资不仅是发现投资机会和实施收购,更重要的是培育这些投资,使他们增值。而只有具有产业资源的基金才可能使被并购企业产生增值,这样,并购基金也才能获得收益。所以他强调,中国并购基金要成立起来,很重要的就是有没有产业经验、产业资源。
退休的、白头发的CEO,正是具有产业资源和丰富产业智慧的。因此,国外私募并购基金的股东,大部分都是退休的CEO而组成。除了这些CEO,要想搞好私募并购基金,郑立新认为,还需要金融专家、政治家来组成。无论是凯雷,还是美国的AEA投资公司,都是由美国政、商、金融名人组成的投资俱乐部,其股东特征都是“实业家+金融家+政治家”。
并购的实质是控制权的转移,郑立新说,以这个标准衡量,中国以前有很多“无意识”的并购,控制权发生了转移,但交易的双方却没有意识到。因此,这种并购是很不专业的。他认为,现在,这种“无意识”的并购机会已经不多,未来将进入一个更专业的并购阶段。他希望,未来10年,在中国能有非常专业的并购私募基金产生,有非常专业的并购案例发生。
并购的专业性体现在其对企业的增值上。“企业不仅要赚钱,更要值钱。”郑立新说,现在很多的企业家是企业业务经营的好手,能让企业赚钱,但却不懂“企业价值经营”,企业可能并不“值钱”。 并购要做的就是通过对企业的判断、整合等一系列动作,让企业增值,“更值钱”。
增值型并购的投资过程一般是这样的:首先,对中小企业实施杠杆式的收购,然后,运用并购基金的管理水平和产业智慧来帮助、改善企业,使之成为行业老大,这时,并购基金再将其持有的股权出售或者上市。
与风险投资专盯“行业老大”有所不同的是,并购基金在对目标企业的选择上,看中的并不是企业在行业中的排名,而是其“增值的空间究竟有多大”。郑立新打了一个很简单的比方,比如有个人有一辆保时捷,但他只能开到160迈,这其实是对资产的一种浪费,并没有充分发掘出资产的价值。并购基金把这辆保时捷买来后,可以把它开到250迈。并购基金可以让资产充分发挥其价值。